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历史(已归档)文件 > 邵武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旧数据存档不更新) > 其它应主动公开信息

邵武市散居社会贫困归侨调研报告

根据南平市外侨办和南平市侨联的部署,按照南政外侨(200918号〖关于联合开展散居社会贫困归侨调研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摸清底数,了解掌握我市散居社会贫困归侨的数量、生活状况、帮扶措施、存在问题等情况,我市迅疾成立散居社会贫困归侨调研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发放调查表格、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查验资料等多种方式,发动涉侨、统战等部门,通力合作,基本掌握了全市散居社会贫困归侨的情况,现把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目前邵武市有散居归侨142147人,其中城镇户口138143人,农村户口44人;贫困归侨(收入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1818人,其中享受低保定补的特困户3 3人。

邵武市的散居归侨主要集中在城区四个街道(昭阳街道办事处、水北街道办事处、通泰街道办事处、晒口街道办事处),占全市的97.3%,另外2.7%分布在其它乡镇。他们主要是上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从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回国的,现在年龄普遍较大,老、弱、病、残、孤者居多,生活贫困,特困户比例较高。回国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因遭受打击和排挤,有的因对故土的眷恋,有的因怀着建设新中国的热情等等。

这些归侨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一、思想观念陈旧。多数散居归侨思想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适应能力差,自立意识和处理问题能力弱。二、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较低,多数为“三低一高”人员,即文化水平较低,就业率低,收入低,年岁已高,大多从事初级简单的体力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问题越来越严峻,有的重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等。三、相对分散,大多工作、生活在“老”国企,国企改制后,对他们生活较有影响。四、有一定的等、靠、要思想,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自己解决,而是要求政府帮扶,缺乏自我发展、自力更生的意识。近年来,随着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他们常有比较,强烈要求党和政府解决他们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我市散居社会贫困归侨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当年回国少部分投亲靠友,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相对薄弱;二是大多安置在国企,邵武国企已全部改制;三是大多年老体弱,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则因缺乏劳动技能和劳动能力致贫。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及时部署,严格要求

根据南平市外侨办和南平市侨联部署后,邵武市外侨办和侨联高度重视,及时组织有关人员,部署调研工作,制定相应的调研方案。深入各街道、乡镇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当地散居归侨低保、医保、就业和生活状况,了解当地惠侨政策和有关帮扶、补助情况,倾听民政、劳动、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研究散居社会贫困归侨扶持办法,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市领导也多次到我市各社区、乡村等,详细了解当地贫困归侨的各项具体情况。

2、整合力量共同开展调研工作

邵武市外侨办和侨联人员严重缺乏,而散居社会归侨量大高度分散,要摸清每户每个归侨情况难度很大。乡镇街道、市直部门机构相对完善人员配备较齐,为认真做好调研工作,通过领导协调,由邵武市政府办专门下文,要求各乡镇

街道全力开展辖区散居社会贫困归侨调研工作。在全市各单位各部门支持配合下,较好地落实调研人员,为开展调研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3、利用原有资料,充实细化更新补充

长期以来,散居社会归侨特困户一直是我们的帮扶重点,对这部分人群有较详实的现成档案资料。

通过市、乡镇街道及社区三级共同努力,整合原有资源,充实未掌握的新情况,立足现有,删繁就简,较好地克服了基层人员少、经费不足等困难,完善了散居社会贫困归侨的资料库,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侨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问题

1、低保比例低

邵武市目前的低保申报标准:城镇居民每月最低工收入不足200元、农村居民每月最低工收入不足100元。邵武市最低工资标准每月580元,一般“三无”老人(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子女赡养)单人可领取200元,双人户每人可补足190元;由于低保标准的限制,我市散居归侨低保比例低。

2、帮扶缺乏力度

邵武市经济水平还较落后,本级政府投入的帮扶资金有限,需要帮扶的群体很多,难以充分地照顾到散居贫困归侨。

邵武虽然有一些海外社团侨领、高学历人才,但与其它市相比实力还不算很强,投资、捐助数量不多,“以侨帮侨”的路子我们仍在探索中,目前难以收到明显效果。

四、几点建议和存在问题

1、进一步提高认识

解决散居贫困归侨的生产生活问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解决侨界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解决归侨历史遗留问题、使广大散居归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要求各级党政部门要从国家层面上认识、解决这一问题,从政策和制度上给予扶持。

2、加大政府投入,提高贫困归侨的定补标准,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

多年来,因农村低保指标有限,对于年老体弱、鳏寡孤独,丧失生产自救能力的贫困归侨,不能做到应保尽保。由于资金的不足,散居贫困归侨的定补标准一直无法增加,随着近几年物价提高,这一定补标准已不能维持特困归侨的正常生活。为了体现国家对归侨“一视同仁,特殊照顾”的政策,建议上级侨务部门帮助协调地方政府,将贫困归侨单列进行扶持,要有切块的低保指标或拔专款来保障他们的最低生活。

3、加大扶贫护侨力度,促进技能提升

请上级侨务部门加大散居社会贫困归侨扶持力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对于缺少资金的贫困归侨,成立“归侨基金会”、类似计生部门的“幸福工程”做法,让归侨可以获得小额贴息贷款以促进他们的生产发展。对于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可免费为他们举办一些实用技能培训班。另外,应加大对归侨子女的培训力度,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间接改善贫困归侨生活水平。

4、调研工作存在的困难一是散居归侨较分散;二是基层侨办机构不健全,侨务干部少(乡镇没有侨办机构;三是缺乏足够的工作经费。

 

 

 

 

邵武市外事侨务办公室

邵武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00九年六月十九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