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成功争创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入选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县、获评省级2024年联农带农典型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排名前10;先后在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全省农业生态能源暨农村废弃沼气安全处置技术培训班和全省农田建设工作视频培训班上做典型经验交流;顺利承办全省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暨烟稻(制种)轮作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活动、全省2024年水稻“三主融合”现场观摩会、福建省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南平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和2024年南平市“6.6八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9月省委副书记罗东川在《今日要讯》“邵武市‘三化’并举念好‘豆腐经’”上作重要批示。
一、全面保障粮食安全
一是落实粮食生产任务。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稳粮政策,制定出台稳粮措施12条,及时将我市粮食播种面积47万亩、粮食产量18.16万吨、大豆播种面积3.16万亩、油料播种面积3.05万亩的生产目标任务细化分解给各乡镇(街道)。投入515万元深入开展粮食产能区项目建设,在全市建立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20个,示范面积1万亩,并在此基础上建设9个粮食产能涉及水稻、玉米、大豆高产核心示范片,通过示范片和核心示范片建设,示范推广粮食“五新”技术和绿色高质高效模式,促进粮食生产增产增收。推广果园套种鲜食大豆面积730亩,建设20亩以上大豆增产增效示范片面积1594.96亩,建设100亩以上大豆清种高产示范片9片1010.25亩。落实2024年秋冬种油菜示范片23片2894亩。建设再生稻高产高效示范片3片面积合计500亩。截止目前,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7万亩,产量18.32万吨,其中春粮1.17万亩,0.34万吨;夏粮7.73万亩,2.21万吨;秋粮38.1万亩,15.77万吨。完成大豆播种面积31791亩,油料播种面积31868亩。已落实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651万元、规模种植双季稻补贴210.43万元、邵武市级早稻补贴水稻种植补贴155.57万元,共计3017万元。二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灌排化、机械化、生态化、田园化、数字化等“五化”要求,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2024年3.27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投资7928万元。向上争取水毁修复资金300万元,修复卫闽镇、大竹镇等8个乡镇农田水毁基础设施。提前实施2025年储备的1.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4560万元。《福建邵武“三位一体”高质量推进农田建设》被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农田建设简报》刊登。三是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制定下发《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复垦复耕种粮工作推进方案》,发挥政策激励作用,积极向上争取补助资金,加大力度继续对撂荒耕地整治进行资金扶持;深入实施烟稻轮作高标准改造项目,集中复垦一批集中连片且难度高、成本大的撂荒地,鼓励通过土地流转、代耕代种、生产托管等方式解决撂荒耕地种植难题,全年完成撂荒地整治面积6000亩。四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目前,全市已流转土地18.49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52.19%,其中30亩以上规模流转面积达14.32万亩,占全市已流转面积的77.45%。开展工商资本流转农地风险防范自查自纠工作,共排查经营主体1146家,其中工商资本164家;排查流转合同4745份,发现不规范合同94份;排查登记台账153份,发现登记不规范82份,均整改完成。五是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农耕服务中心等平台,持续推进社会化服务,争取农业社会化服务补助资金400万元,实施社会化服务项目任务面积6.1万亩,目前我市社会化服务主体共31家,2024年新增4家。六是全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2024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2.6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84.2%,机耕面积预计34.21万亩,机插面积预计16.73万亩,机收面积预计33.97万亩。截止目前,全市已拨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95.6763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339.9877万元(其中报废补贴10.0300万元),省级补贴资金255.6886万元,申请补贴各类农机具833台,受益农户548户,报废农机具15台。
二、稳定重要农产品供给
一是保障市场供应。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全年蔬菜播种面积9.2万亩,产量10.3万吨。水果种植面积1.87万亩;持续抓好生猪稳产保供,保持能繁母猪存栏数,加快推进邵武(天马科技)现代农业蛋鸡产业园建设进度并稳步提升产量,康森公司保持满负荷生产,2024年全年生猪出栏15万头,肉牛出栏1840头,肉羊出栏24545头,活家禽出栏174.71万羽,肉兔出栏109.6万只,禽蛋产量3723.84吨。以绿农公司为龙头,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液体竹荪菌种运用先进技术”,同时抓好羊肚菌、银耳等特色食用菌种植,2024年邵武市生产各类食用菌总产量(鲜菇)3.2万吨,产值6.3亿元,其中,种植竹荪面积达1.4万亩,产量24050吨、产值4.8亿元;银耳120万袋、产值3500万元。沿山镇入选2024年农业产业强镇。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引进大宗淡水鱼新品种“闽科1号”鲫鱼、“沪苏2号”草鱼及生态绿色高效养殖模式的构建及示范应用等,2024年水产品总产量突破2万吨,其中淡水养殖产量1.8万吨。二是加强质量安全。加强可追溯监管平台管理,每月开展“一品一码”追溯管理自查自纠、联合执法检查等。2024年,追溯平台共上传生产档案2315条,赋码准出7424批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开展农残快检工作,截止目前,共检测蔬菜、水果、食用菌等样品12813批次;开展县级风险监测388批次,监督抽检210批次,检测合格率为98.67%。积极推动种养殖大户、散户在产品进行交易时出具合格证,截止目前已推动38户散户试行合格证制度,累计开具散户合格证88份,销售农产品21.26吨。强化“瘦肉精”抽检,全市抽检数量1300批次,牛、肉羊各150批次以上。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完成春秋防集中免疫,确保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对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新城疫等强制免疫病种开展免疫效果评价,共检测血清学样品7741份,全年检测血清样品15000余份,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市总体水平在80%以上,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农业领域违法行为,聚焦渔业、农资、畜牧、农产品质量安全、宅基地等重点领域,截止目前已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3件,其中渔政执法案件15件、农资案件1件(劣质农药)、随意处理病死猪案件1件、农产品质量安全(简易程序)案件6件;移送市场监督管理局案件线索1件,移送乡镇案件2件。
三、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构建“5+N”特色产业体系,突出“竹、烟、种、药、茶”发展重点,辐射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我市现有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个、省级13个、市级15个,2024年新增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5个、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5个。我市现有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我市现有农民合作社1014家,其中县级优质社147家、市级优质社71家、省级优质社37家;家庭农场460家,其中县级优质场111家、市级优质场49家、省级优质场45家。2024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家庭农场61家。种业,以争创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为契机,大力发展制种工程,积极推广“烟叶+水稻制种”种植模式,推动构建新型现代“大农业”产业综合体。成功召开“邵武市2024年优质稻品种推介会”,推介了“菁两优533”等水稻品种34个。完成水稻制种备案面积6.2万亩,发展品种(组合)128个,预计产量可达到1860万斤,可实现产值1.5亿元,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规划已完成。在全市建立省级农作物主推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片10个,面积2470亩。辐射推广优质稻品种33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新品种16万亩,种植优质稻品种比普通水稻品种平均亩增收95元。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水稻优质专用率达88%(即全市优质稻品种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8%),其中高档优质稻品种推广率46%。12月召开优质稻米质品鉴会。中药材产业,抓住黄精被列入我市重点产业链契机,发展中药材5.7万亩,其中黄精2.5万亩;编制发布《邵武黄精健康养生功能白皮书》;与福建省农科院合作的“闽选多花1号”黄精新品种通过品种认定,为福建省第一个通过认证的道地多花黄精品种;重点推进福建宁德展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黄精等中药材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新开发出黄精白茶、燕窝黄精粥、黄精杯等黄精系列深加工产品,“黄精陈皮茶”在第四届中国黄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获得金奖。福建邵武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被评为“黄精加工”非遗传承单位。“三茶”,开展绿色生态茶园体检,建设绿色生态茶园4.833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87.8%;先后举办了碎铜茶开采节、碎铜茶斗茶大赛等活动,出版《邵武碎铜茶》书籍,《邵武茶志》编撰工作正在修正补充完善阶段,预计今年12月底前编撰完成。持续与北京华威鼎晟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在天安门地铁站播放碎铜茶品牌宣传短视频,提升“邵武碎铜茶”影响力。闽台农业,依托邵武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逐步夯实基础建设,出台了《2024年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项目实施方案》,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园区共有台资企业31家,2024年新注册台资企业8家,总共注册资金3660万元。全市种植百香果、猕猴桃及莲雾、蜜雪梨等精致台湾水果3600余亩;编制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规划,成功争创台湾农民创业园。熙春农业、小凤鲜禽业等2家公司成功入选2024年福建省级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公示名单;沿山镇入选2024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四、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制定下发了《邵武市农业农村局 南平市邵武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4年邵武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的函》《邵武市2024年严格管控类耕地严格管控实施方案》,细化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到实处。推进邵武市2024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项目、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项目建设,全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以上。二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市共设有农药监测点15个,推广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醚菊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啶胺等新农药品种5个,推广应用面积共20万亩次,防治效果达86%以上,危害损失率在5%以下。实施地力提升工程,推广绿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2024年我市完成推广有机肥40万亩次、推广绿肥种植6万亩、实施稻田秸秆还田23万亩。全力做好邵武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县级验收及省级验收工作。全市农药、化肥施用量比上一年度减少2%。三是扎实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通过现场指导、发放异位发酵床技术要点、应急处理措施等方式引导规模养殖场规范合理进行粪污资源化利用,助推畜牧业绿色农牧循环发展。2024年,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2期,全市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100%。福建三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评2024年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四是加强绿色食品品牌建设。邵武现有“二品一标”认证产品62个,其中绿色食品企业23家,45个产品,有机食品企业一家,16个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邵武碎铜茶)。2024年新增 10个,均为绿色食品。加快推动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完成绿色食品证书产品面积达到基地总面积15%。
五、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发挥“一键报贫”等平台作用,及时将易致贫返贫人口纳入监测帮扶。截至目前,邵武市风险未消除监测对象1户1人,属于整户无劳动能力,靠政策兜底。二是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连续性,巩固优化发展类政策,完善产业带动、就业扶持、小额信贷等支持措施,拓宽就业增收渠道,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2024年我市脱贫对象995户2629人,截止目前,已发展产业798户,务工就业1233人,发放带动脱贫户发展生产补助资金129.3034万元,下发镇村公益性岗位148个,补助资金60.6966万元。三是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帮助有条件的脱贫人口掌握劳动技能,截止目前,我市已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17期计1404人次,同时借助我市被省农业农村厅推荐为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县(全国 5 个地级市,70 个县,邵武市为福建省唯一)契机,重点培育农村电商、康养农业、“三茶”融合发展等方面的人才,目前,已开展茶叶加工实操培训等4期,培训人数达290人次。预计全年可完成学用贯通项目理论课学习,资金支出比率达60%。
六、持续加强乡村建设
一是推动落实“四重五好六美”目标。全面落实《南平市2024年度乡村振兴“四重五好六美”工作方案》,在完成《邵武市全域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上,加快编制《邵武市和美乡村建设导则》,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运用“四共”方法,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和美乡村。持续深化党政主官“1+1”机制,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各挂点领办1条示范带1个示范村建设(2023年度,市委书记领办环武夷国家公园保护带,挂点龙斗村;市政府市长领办沿“世遗1号”风景道示范带,挂点进贤村),共策划项目90个,已全部完成建设;同时,推动新一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各挂点领办1条示范带1个示范村建设(2024年度,市委书记领办“大埠岗镇大埠岗村—竹源村—和平镇危冲村”,挂点大埠岗村;市长领办“肖家坊镇将石村—肖家坊村—坊前村”,挂点将石村),共谋划项目23个,总投资9426万元,已全部完成建设,完成投资7065万元。龙斗村入选2024年省级美丽休闲乡村。二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改造农村无害化户厕80户(占任务数的133.3%),安装移动式公厕80个、城乡新增垃圾亭47座,推动邵武市全域12个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市场化运作,完成污水管网建设21.7公里、裸房整治160栋。开展“五个美丽”创建,共建设“美丽乡村庭院”91户、“美丽乡村微景观”41处、“美丽小公园”19个、“美丽田园”5片、“美丽乡村休闲点”2个,其中入选福建省2024年度和美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名单16个,《和平镇进贤村“荷塘”空间》入选2024年度全省和美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案例。三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以入选“福建省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县”为契机,制定出台了《2024年邵武市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工作方案(试行)》,联合邵武农商银行打造全省首个“庭院经济贷”,以专项贴息资金30万元撬动1500万元信贷资金,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引导培育庭院种养、手工等业态,发展庭院经济示范户504户,申请贷款80户,贷款额度2125万元。四是序时完成村庄分类。成立邵武市村庄分类工作专班,经过工作部署、基础调查、分析研判、成果公示、审查报批、调研指导、成果汇交等流程,完成全市村庄分类工作。据分类结果统计,我市135个行政村共分为7大类型,其中城郊融合类13个,集聚提升类36个,稳定改善类45个,民族团结类4个,文化传承类26个,收缩待定类9个,搬迁撤并类2个。五是做实要素保障。深入搭建“到南平去、助乡村兴”平台,引导“钱、地、人”等要素不断向乡村集聚。目前已在平台上传乡村文体活动、投资创业等信息3918条。开展“我的邵武,我建设”活动,探索乡村振兴顾问模式,目前全市“三乡人”239人。成功争取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资金2105.65万元、省级乡村振兴激励县补助资金1000万元、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资金500万元、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县补助资金300万元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县补助资金160万元。